跳至主要內容

特首與山東省省長會面

政府積極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

尹宗華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鄭利明主席(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主席)、蘇博士(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各位院校代表、各位評判、各位同學:   我很高興出席第七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暨全國及大灣區創新創業大賽(香港區)頒獎典禮,首先在此衷心祝賀每一位得獎同學。   香港青年精通兩文三語,同時擁有創新精神及國際視野,具備優秀潛質;協助香港青年盡展才華,一展抱負,是現屆政府的施政重點。在2017年我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要做好青年「三業三政」的工作,當中「三業」包括事業,而近年我留意到新一代青年除了就業外,很多都喜歡創業,政府對此是大力支持,而近年我們推出的措施包括青年發展基金、創業配對基金、青年共享空間計劃及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等。同樣地,中央人民政府是非常關心香港青年,在《十四五規劃綱要》裏再次強調中央會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近日中央部門和相關市政府亦推出一些支援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措施,包括支持我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藉此機會通過尹主任感謝中央部委、省市政府和中聯辦對香港青年的照顧。當然,現時未能夠通關會影響這些計劃的執行,希望很快我們能夠逐步有序恢復兩地人員往來,很多已經獲選的計劃就可以馬上成行。   對希望創業的青年而言,科技領域相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本屆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力度真的是史無前例---剛才蘇博士亦向大家簡單說過---四年之間在這一個政策範疇就投放超過1,300億元,銳意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成就我們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得到中央明確支持下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有潛力可以做創新和科技,因為香港有非常優秀的大學,其中五所是在全球100強大學之中,科研實力雄厚,海內外人才匯聚,研發氣氛近年更加熱烈,創業生態近年亦更加蓬勃,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十分鼓勵本地大學師生在科技領域創業,在2014年推出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至今已向334間初創企業批出約2億6,000萬元的資助,當中有不少潛質優厚的初創企業,例如有一間醫療機械人公司去年便獲得高達2億9,000萬元的A輪私人融資。政府亦已於2017年成立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鼓勵更多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而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亦已分別成立相關的基金。根據創科香港基金會最近發表的一個香港獨角獸榜單,共有18隻獨角獸上榜,它們都是在香港創立或孵化、總部在香港或是由香港人始創,顯示香港在孕育初創企業方面已有不俗成績。   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有利於創新創業;加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而且有一個8,600萬人口及生產總值高達1.7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將為香港青年創業提供無限的發展空間。根據投資推廣署進行的本年度初創企業統計調查,本地初創企業總數再創歷史新高,達3,755間,較去年增加12%,而且這是在受新冠疫情影響之下而得到的成果;很多初創企業都是與創新科技相關。我期望今日的獲獎同學,能夠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的機遇,為自己及同行開創美好的事業前景。   剛才蘇博士提到我在上月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我在此多講幾句,因為這個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成功與否,創新科技是極為關鍵的一環。我們不希望看到北部都會區仍是做傳統的金融、商貿等事業,希望真的以創新科技作為一個經濟引擎,帶領這個北部都會區發展;而且我們是野心勃勃地盼望這個北部都會區能夠開創15萬個創科職位。科學園大概有15,000個職位,我們有十倍在北部都會區。當然,如果要有這個規模的創科職位產生,特區政府要更加積極、更加主動。   我們的積極性反映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創科需要有土地和基建的支撐,所以除了在早年已經批准、現時正在興建的港深創新科技園,即是我們說在落馬洲河套區那一塊87公頃土地,我們透過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會把在落馬洲口岸騰出來的土地加上新田的部分土地,整合成另外150公頃土地,加上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區,大概有240公頃將重新命名為新田科技城。240公頃其實真的很大,我留意到昨日薛局長(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主持三個工業園重新命名為創新園的典禮,那裏大概都只是200多公頃,即是我們發展了幾十年在大埔、元朗和將軍澳的三個工業邨,整個都大概是這個規模,所以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在土地基建的投入是不簡單的。   第二,政府會積極促成創新發展和相關職位產生,就是透過我們的土地政策。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土地非常寶貴,今次我們為了吸引更多智能製造或先進製造業落戶新田科技城,我們將採取創新的土地批撥政策,當我們看到具潛力的先進製造業可配合我們的研發工作,我們就會力邀這些企業落戶新田科技城,在土地方面更聚焦讓這類企業或製造業進場。我昨日主持了一個視像會議,是與全球規模很大的藥廠代表會面,正正就是對他們說有這個契機,因為這些藥廠從來在香港主要都是做零售銷售(sales marketing),很小部分、只有幾間有少許研發在我們的醫院和與香港的大學合作做一些臨床實驗,但它們完全沒有製造業在香港,就是正正受到土地的制約。當我提到有一個這樣的措施,我感覺到他們都是非常雀躍。事實上我剛才也說過,香港是有優勢的,但苦於我們以前有一些痛點或難點,所以現在要集中去處理這些痛點和難點,讓我們的創科事業真的可以更上一層樓。   當然,要吸引這麼多人進入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必須要打造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地區。如果是一個很悶的地區,大家都不會很想落戶這個北部都會區,所以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都是發展和保育並存,城市和鄉郊共處,裏面將會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有額外的濕地公園、有新的郊野公園,亦有一條香港首次有的城鄉綠道,讓在裏面工作的創科朋友都感覺到生活是非常美滿。更大的契機是在深圳河以北,即是說在深圳,以至再進入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所以北部都會區的着眼點,是跨越了香港和深圳的行政界線,希望可以做到港深聯手,我們一起做大這個「餅」,人流、物流、資金流,以至大家研發的數據流通,我們都希望在未來能夠加強。希望大家對於未來香港的創科前景都是充滿信心。   剛才我在進來之前,看了兩個大學生的項目,我覺得這兩個項目都是非常貼題---一個是生命科學,一個是環境科學。正正我們都覺得這兩個都是我們有優勢的地方,所以我們已經決定會在落馬洲河套區建設一個生命科學的研究創新平台,集合我們現時在科學園裏有關生命健康的Health@InnoHK實驗室和國家給我們的重點實驗室,全部聚集在這個落馬洲河套區。再加上我剛才所說,我們再去吸引更多的海內外人才,亦會全力爭取更多譬如是藥廠、研發醫療產品的機構落戶新田科技城,我相信它的前途真的會非常美好。希望大家都要更加多在這方面着力,因為生命健康科研的效益遠遠不是經濟效益那麼簡單,是對人類的貢獻。在今次抗疫的過程中,看到我們國家生命至上的理念,就是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在十四五規劃中,生命健康是國家科研瞄準的一個地方。既然香港有優勢,而我們一向都是說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我覺得生命健康將會是未來香港創科中一個很大的亮點。   另外,環境方面都是很重要,我們所說的是全球氣候變化。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承諾希望內地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我亦在去年11月承諾香港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因為我們已經在2014年碳達峰。要做到2050年碳中和其實都很依靠創科,所以剛才看到的項目令我很高興,它對於我們達致碳中和所需要的新能源會有幫助。   無論在生命健康或者在環境科學裏,以至其他正在科學園裏所做的人工智能、機械人,都在香港的創科中有很重要的發展。我記得在三年前,即2018年大概都是這個時候,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來香港,他當時來過之後寫給我他的感受,他說他很受鼓舞,他看到香港的創科氛園是前所未有、香港的科學家的熱情是前所未有、香港特區政府的積極性都是前所未有。我相信如果現在我們再邀請王志剛部長前來---我很想,或者尹宗華主任要幫幫忙---王志剛部長來到我想他會眼前一亮,會問為甚麼在三年之間,那些在這裏前所未有的已經變成一定的成果。今日獲獎的每一位同學,其實都是對於我們未來的創科發展注入了動力,亦令到我們可以更加得到國家的支持和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最後,我再次祝賀各位得獎的同學,亦感謝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40多年來,透過舉辦不同創新創業比賽,為香港培養無數具潛質的新一代。在此我亦祝在座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27日在第七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暨全國及大灣區創新創業大賽(香港區)頒獎典禮的演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11/20211127/20211127_213944_67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尖沙咀以外的共享空間 ,荔枝角 Finest Design Nest

近年九龍區 (尖沙咀/旺角/荔枝角) 的共享工作空間越開越多,每間的規模、設施、室內設計及價錢各有不同,Finest Design Nest 就是其中一間位於荔枝角,具有特色的共享工作空間。     共用空間   共用辦公桌   討論空間   觀景空間   休閒空間   互動交流空間   舒展空間   三人房   四人房   多功能會議室   互動會議室   物料展示區   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 : * 影印設備區 * 接待人員 * 鄰近模型工作室 * 單車存放 * 休閒空間 * 信箱及儲物箱 * 茶點及飲品 * 互動會議室 * 物料展示區 * 無線上網 FINEST DESIGN NEST 地址 : 香港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 聯絡電話 : (852) 2741 1113 電郵 : info@finestdesignnest.com 網址 : www.finestdesignnest.com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finest-design-nest-02?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默克建立合作 推動香港生物科技創新及數碼醫療發展

(香港,2022年9月20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宣布與專注研發的全球領先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Merck)正式簽署共同培育計劃(Co-incubation)協議。默克致力推動創新,以改革醫療保健的未來,是次合作為其首個在香港的共同培育計劃,將加速專注於數碼醫療方案的生物醫學科技初創企業發展,並透過推動數碼醫療進一步為人類帶來貢獻。 隨著病人、醫療服務供應商及其他持份者日益對治療過程數碼化的需求增加,科技園公司和默克藥業將攜手為初創企業創造嶄新研發機遇,引領創新數碼方案,當中包括但不限於數碼療法、可穿戴式電子設備、人工智能(AI)藥物研發等,以應對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和默克均致力利用科學影響生命和健康,我們旨在匯聚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企業家及帶來突破的人才。是次合作計劃為孕育突破性理念提供理想環境,涵蓋從科研到產品推出市場並產生積極影響等不同階段,以達至香港成為世界級生物科技中心的願景。」 默克香港董事總經理余文慧表示:「香港的創新潛力無窮,而數碼醫療的創新趨勢正在重塑未來的醫療。身為一間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相信好奇心能夠推動人類進步,並持續透過數據與數碼科技驅動創新。透過各項支持、導師計畫以及共同培育計畫,我們致力於培養與推廣最好的初創公司,以強化未來的數碼醫療解決方案。我們期待看到這個計畫能產出令人振奮的創意想法,進而造福有需要的病人,對於更廣泛的社群產生正面的影響。」 該為期三年的合作計劃將充份利用科技園公司的創科生態圈,以及默克龐大的投資者及策略夥伴網絡,以加速全球初創將數碼醫療產品商業化的進程。默克將提供深入的行業見解,並協助高潛力初創與默克創新中心的戰略夥伴及不同業務部門建立連繫,共同探索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 香港擁有蓬勃的生物科技生態圈,亦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為是次共同培育計劃提供強大後盾。合作計劃將在科技園公司現有的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下運作,可為初創企業提供高達600萬港元的融資及其他投資機遇,更可連結科技園公司的生物醫藥群組及使用科學園的實驗室設備,將創新意念轉化成商業成果。計劃同時獲科技園公司的轉化研發所支持,這個橫跨生態圈的平台專注於加速將生物醫藥科研轉化成具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從而推動醫療保健的改革轉型。 是次合作亦顯示科技園公司和默克有機會在其他領域作進一步合作,例如智能

特定人士可用檢測登記碼免費檢測

政府提醒市民,下周二起,接受強制檢測人士和特定巿民只要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內的檢測登記碼作登記或預先上網預約,便可繼續在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免費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相關巿民在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即場生成用戶專屬的檢測登記碼二維碼,也可免費進行檢測。   巿民只需輸入一次資料,登記碼便會自動儲存在安心出行內,日後每次檢測時打開程式,便可重複使用。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工作人員會協助有需要的市民獲取檢測登記碼。   本月8日起仍可接受免費檢測的人士包括須接受強制檢測的市民、院舍、機場、凍房員工等特定群組合資格人士、公立醫院和院舍探訪者、60歲或以上長者、抵港人士,以及自願接受檢測的人士。   至於15歲或以下人士、65歲或以上長者和殘疾人士等獲豁免使用安心出行的巿民,他們即使未有預約或沒有使用檢測登記碼,仍可接受免費檢測。   市民可為沒有流動電話或流動裝置的幼童、長者等有需要人士透過安心出行獲取檢測登記碼。相關人士在檢測點出示載有該檢測登記碼的截圖或紙本紀錄,也能免費進行檢測。   政府指,使用檢測登記碼可取代工作人員人手輸入資料的登記程序,免卻巿民每次檢測時重新登記和等候輸入資料,既減省整個檢測程序所需時間,也能減少巿民與工作人員的接觸。   政府提醒市民,進行核酸檢測時仍須帶備身分證明文件,以及可在香港接收短信的流動電話,以便工作人員核對資料,確保檢測結果能傳送給受檢人士。安心出行只能儲存一個用戶專屬的檢測登記碼。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11/20221106/20221106_125123_9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